欢迎进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天涯海角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椰岛文苑

东坡缘何爱陶诗?

作者 :林冠群编辑 :刘远发来源 :海南日报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30日

  苏轼是一个勇于革新创造的诗人,他为文学艺术立下了许多首创性质的勋业,“和陶诗”便是他的一大创新之举。东坡和陶诗大多创作于晚年谪琼居儋时期。他曾自白:“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这是他写给弟弟苏辙的话,意思是他不仅仅喜欢陶诗而是有感于陶渊明临终前说的一段话,其中有“吾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之句。东坡反省自身,认为自己也“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认为自己不能像陶渊明那样及早退出官场而遭此贬逐之苦,所以晚年欲以陶渊明的隐退作为榜样。

  但是,东坡喜欢陶诗却是十分真实的艺术感受,他称赞陶诗:“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这是说陶诗表面上看似质实无文,却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看似枯淡寡味却具有丰厚的意蕴内涵。所以总体上看,陶诗的质量甚至胜过“曹刘鲍谢李杜诸人”。苏轼这样的评价实有偏激之嫌,但代表了整个北宋年间直至后世诗歌审美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新颖观点。

  正是由于东坡的极力推崇,陶渊明的诗歌创作自宋以后才在文学史上占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东坡认为:“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他把平淡当作一种艺术境界。在他看来,平淡是诗歌“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峰。他还明确指出:“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是也。”承认陶渊明是平淡的

  艺术大师。这里的平淡,绝非平庸无奇,而是“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的意思,亦即“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样的平淡“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里面蕴含着诗人高度的写作技巧和深邃丰富的思想内容。他说:“陶潜、谢朓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者所为也。”可见达到陶诗的平淡并非易事。

  那么,陶渊明在平淡方面,达到怎样的境界了呢?苏轼评价说:“陶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

  这里的“熟视有奇趣”,是指陶渊明的诗极有思致,含蓄而隽永,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是指陶渊明这类看似寻常散缓、通俗浅显的诗句里,处处掩映着他随缘自适的思致和理趣。

  这都是最能引起东坡共鸣的地方。如苏轼居儋期间所作的《和陶拟古九首》其四——

  “少年好远游,荡志隘八荒。九夷为藩篱,四海环我堂。卢生与若士,何足期渺茫。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分流未入海,膏泽弥此方。芋魁倘可饱,无肉亦奚伤?”

  这样的诗虽受韵脚所限,却写得意境浑成,气势磅礴,比起陶渊明的原作来,气魄更见宏大。清代刘熙载《艺概》所谓“陶诗醇厚,东坡和之以清劲”,当指这类作品。

  又如他以陶诗风格所作的:“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野径行行遇小童,黎音笑语说坡翁。东行策杖寻黎老,打狗惊鸡似病疯。”(《访黎子云》)“诗人如布谷,聒聒常自鸣。”(《和陶赴假江陵夜行郊行步月作》)“不缘耕稼得,饱食殊少味。”(《籴米》)“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景。”(《新居》)这些都是后人所称道的苏轼的“仿陶”佳作。

  苏轼超越前代的审美意识不止于陶诗,他在书画艺术上也有独特的视角。如他论画时就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前两句被后世不断解读,最终形成一个新的概念——文人画。中国画自北宋以后出现的带有题款、题识、题诗等文字附加体的“文人画”,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传统的国画品种。这种画讲究“意”的表达而忽略“形”的神似,这与陶诗以“质”与“癯”来表达“绮”与“腴”的丰富意涵一样。

  来源:海南日报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地址: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人大办公楼

技术支持:13387486404 0898-66860980(工作日8:00-12:00 14:30-17:30)

琼ICP备14001308号 邮编:570203

琼公网安备 46000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