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天涯海角

代表委员为海洋经济建言献策

“海上银行”对接海洋产业

作者 :编辑 :来源 :海南日报发布时间 :2014年02月14日

  ■ 海南日报记者 郭嘉轩 金昌波  

  海南管辖2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占全国海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凭借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海南理应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连日来,参加省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就发展海洋经济积极献言献策。他们认为,尽管近年来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绩,“海洋强省”战略日渐清晰,但海洋经济总体现状与国家赋予的任务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海洋经济总量依然排在各沿海省市末位,因此亟需加大政策扶持,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海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探索船队组建新模式

  2013年,我省一大批海洋经济基础设施投入使用:马村港中心港区建成开港,白马井中心渔港和昌江海尾一级渔港主体工程完工,三亚崖州、临高新盈、乐东岭头等渔港建设稳步推进。开工建造大吨位渔船103艘。

  然而,近年来,随着外国渔船大幅度增加,我省渔民传统的作业海域无形中减小。我省2万多艘渔船中,80吨以上的大中型外海捕捞渔船仅1669艘,只占渔船总数的6%,其余大部分是旧小木质渔船,只能在近海作业,效益低、安全性差。

  “当前我省海洋捕捞尤其是外海捕捞 能力 较弱,无法适应我省海洋大省的需求。”省人大代表吴盼文表示,“远洋捕捞是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行业,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引导渔民产业升级和转产就业。”

  “国家对海洋捕捞船数量和功率实行总量双控,指标问题制约了我省大吨位大马力远洋渔船的建造和升级。同时,捕捞设备和技术的升级需要大量资金,超出了本地渔民的承受能力。”省人大代表王鸿建表示,远洋捕捞产业升级必须靠大型企业、渔业合作社等组织作为支撑,建议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来自省工商联的政协委员联名建议,探索新的船队组建模式,以潭门渔业资源整合为试点,组建远洋捕捞船队,形成捕捞、补给、加工、销售一条龙作业;向国家申请扩大我省渔船“双控”指标,或统筹现有渔船指标引导民营企业集中 力量 造大船、闯深海;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渔业基地建设,形成涵盖渔船补给、保养维修,水产品加工、交易、物流等产业,配套设施齐全,产业链条完整的渔业补给基地和远洋捕捞基地。

  组建海洋金融银行

  金融资本作为推动海洋产业发展主导力量,在世界各国海洋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我省海洋开发范围小、海洋科技转化率低、海洋产业布局散等现状,与海洋金融滞后这一因素密不可分。

  作为金融业内人士,石久生委员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省海洋金融仍处起步阶段,多数金融机构缺乏将海洋金融作为重要业务领域来经营的意识。“海南金融业长期从事传统陆域业务,涉海金融服务往往只是陆域服务的简单延伸,专门针对海洋产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当有限,缺乏既懂海洋产业又懂金融的人才,缺少适应现代海洋经济的融资产品和风险管理产品。”

  石久生分析说:“以台风为例,这类频繁的海洋灾害是我省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如果不通过金融创新平衡收益与风险,海洋金融将很难得到有效发展。” 

  石久生建议,政府应发挥推进产业的中介功能,为海洋经济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合作平台。“鼓励银行和企业通过多种融资和服务方式参与海洋经济基础建设,在招标金融服务、建设融资服务等领域加强合作。通过组建‘海洋金融银行’,打造适合的海洋金融创新组织架构和服务团队,探索建立适应海洋产业特点的业务流程、信用评级、风险控制制度。”

  出台所得税优惠政策

  长期困扰海南的码头泊位等级低,港口吞吐能力弱,交通运输方式粗放,交通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桎梏。

  张洪委员表示,目前世界航运陷入低迷期,海南的航运企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行业性困难。洋浦经济开发区曾实施“免2减3”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使区内水运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建议省有关部门扩大这一做法,出台优惠所得税政策帮助航运企业渡过难关。同时,研究设立“航运企业运力更新专项基金”,为航运企业争取免息或减息贷款。

  “未来10年是我国海运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可能出现新一轮的并购和整合重组。”张洪委员建议,有关部门应提前研究政策措施,鼓励本省航运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和整合。(本报海口2月13日讯)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地址: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人大办公楼

技术支持:13387486404 0898-66860980(工作日8:00-12:00 14:30-17:30)

琼ICP备14001308号 邮编:570203

琼公网安备 46000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