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天涯海角

关于2006年海南省和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07年海南省和省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作者 :编辑 :来源 :未知发布时间 :2007年02月20日

各位代表:

受省政府委托,现将 2006 年海南省和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 2007 年海南省和省本级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 2006 年海南省和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6 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1,022,922 万元,为年度预算的 109.2% ,同口径(指剔除上年农业税收和化肥增值税减免因素后同口径对比,下同)增收 178,339 万元,增长 21.1% (与决算数对比,下同)。加上中央补助收入 1,028,548 万元、调入资金 2,000 万元和上年结余结转 328,738 万元,财政总收入 2,382,208 万元。全省地方财政支出完成 1,946,400 万元,为年度预算 100.9% ,增支 270,641 万元,增长 16.2% 。加上上解中央支出 13,300 万元和调出资金 2,000 万元,财政总支出 1,961,700 万元。全省财政总收入与财政总支出相抵,结余结转 420,508 万元(其中,一般预算结余结转 353,110 万元,基金滚存结余 67,398 万元)。

省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405,872 万元,为年度预算的 107.1% ,同口径增收 57,003 万元,增长 16.3% 。加上中央补助收入 1,028,548 万元、市县上解收入 12,574 万元和上年结余结转 253,755 万元,省本级财政总收入 1,700,749 万元。省本级地方财政支出完成 692,378 万元,为年度预算 103.7% ,增支 72,374 万元,增长 11.7% 。加上补助市县支出 745,451 万元、上解中央支出 13,300 万元,省本级财政总支出 1,451,129 万元。省本级财政总收入与财政总支出相抵,结余结转 249,620 万元(其中,一般预算净结余 12,420 万元,结转 215,579 万元,合计结余结转 227,999 万元;基金滚存结余 21,621 万元)。

2006 年是 十一五 规划开局之年。一年来,省财政厅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按照 科学、发展、创新、服务、务实、高效、为民、廉洁 要求,以民为本,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为构建和谐海南服务,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财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地方财政收入实现百亿元跨越,提前一年完成预期目标

2006 年,全省经济呈现速度趋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发展局面。在良好的经济环境支撑和全省财税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增速比 GDP 8.6 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2007 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100 亿元 的预期目标。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财政状况还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各级财政收入均实现较快增长。 2006 年来自本省的财政收入 1,798,763 万元,增收 351,101 万元,增长 24.3% 。其中,中央级财政收入 775,841 万元,增长 28.3% ;省本级财政收入 405,872 万元,增长 16.3% ;市县级(含洋浦区,下同)财政收入 617,050 万元,增长 24.5% ;二是地方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均超额完成年度预算,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 80.4% ,比上年提高了 1.0 个百分点;三是 19 个市县均超额完成了年度收入预算并全部实现两位数增长,全省财政收入增长不均衡局面有所改变。

(二)公共部门运转经费得到保障,政权建设力度加大

省本级基本支出 136,182 万元,增支 10,217 万元,增长 8.1 % 。其中:人员支出及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109,716 万元,公用支出 26,466 万元。省本级用于政权建设的项目支出 79,132 万元,增支 24,195 万元,增长 44 %。主要包括:行政单位政权建设经费 38,708 万元,政法部门基础设施建设经费 10,844 万元,公检法司装备购置费 8,875 万元,办案经费 8,083 万元,禁毒经费 1,280 万元,金盾工程经费 1,000 万元,补助村级党组织活动室建设经费 2,230 万元, 11 个贫困市县消防车购置经费 660 万元等。

(三)加大支农投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省财政拨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89,659 万元,用于修建乡村道路、桥梁、硬化渠道、饮水项目、小型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拨付扶贫资金 19,755 万元,支持全省 11 个贫困市县基础设施建设;拨付农综开发资金 21,549 万元,重点整治 33 个田洋,改造中低产田 18.8 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940 万公斤;拨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15,599 万元,加固病险水库 34 座,修复水利工程 1,093 处。

落实财政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省财政拨付 25,737 万元,用于退耕还林补助、种粮农民柴油化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拨付 3,850 万元,用于开展我省农村沼气建设;拨付 2,000 万元,用于文明生态村建设。

(四)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支持农村卫生建设,比全国提前两年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加强疾病防治,改善全省公共卫生条件。省财政拨付 11,051 万元用于全省卫生监督机构装备购置、 120 紧急救援中心建设、市县医疗救治能力建设以及艾滋病、传染病防治和公务员医疗保健等项目;拨付 1,800 万元建设乡镇卫生院;拨付 384 万元用于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和设备购置。

加大补助力度,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6 年省本级财政共拨付 8,697 万元,比 2005 年增加 7106.74 万元,支持全省各市县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止 2006 12 31 日,全省共有 421.6 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 86.0% ,超额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2006 年实现参合农民 250 万人以上 的目标,比全国规划时间提前两年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时,全省共有 37 万人次获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补偿金额 7,752 万元。 2006 12 月,财政部在我省召开了全国现场工作会议,推广我省经验。 2007 1 月,国务院在西安召开的经验交流会上,我省也作了经验介绍。

(五)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丰富文化体育活动

全部消除我省现有 D 级校舍危房,为发展我省农村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省财政共拨付 16,982 万元继续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攻坚工程,改造 D 级危房 26.12 万平方米,新建校舍 30.9 万平方米。

加大 两免一补 投入,基本解决贫困学生上不起学的问题。在 2005 年率先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杂费的基础上, 2006 年各级财政拨付 25,222 万元,增支 3,425 万元,免除 135.55 万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受益学生增加 3.06 万名;拨付 8,647 万元,增支 3,683 万元,免费为 96.61 万名全省农村地区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城区(县镇)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教科书,受益学生增加 34.47 万名;拨付 1,505 万元,增支 1,192 万元,对 3.68 万名贫困寄宿生和 0.59 万名民族寄宿班学生补助生活费,受益学生增加 3.68 万名。

推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大农村中小学发展。 各级财政拨付 4,265 万元,用于实施第二期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 1,493 所农村中小学配备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拨付 300 万元为部分农村中小学配备常规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还安排 1,000 万元补助市县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

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大中专院校建设,提升大中专院校软硬件条件。省财政拨付 12,983 万元,专项用于大中专院校建设;从省本级工业发展资金中拨付 1 亿元,用于桂林洋高校区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省财政还为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建设新校区出具了贴息承诺,在开发银行资金尚未到账的情况下,借款 3,500 万元给海南师范学院、琼台师范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用于新校区建设;担保支持了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利用以色列政府贷款 490 万美元引进医疗设备和海南大学等四所高校利用日元贷款 31.5 亿日元建设人才培养与教育项目。

支持科技研发推广,促进科技创新。省财政拨付 3,337 万元科技三项费用;拨付 4,296 万元用于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省十大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项目、资助省属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奖励科技进步、农业科技 110 建设等。

打造文化精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拨付 10,213 万元,用于我省运动健儿参加各项体育比赛,兴建乡镇宣传文化中心,购置广播电视设备,创制《黄道婆》、《万泉河畔》、《记者甘远志》剧目和《海南历史文化大系》丛书等文化精品,开展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六)增加社会保障投入,保障困难群体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省财政共拨付 低保、就业、养老、救济、优抚等方面的项目资金 152,287 万元。其中,拨付 农村低保资金 3,100 万元, 建立全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 2005 年低保人数 8.5 万人的基础上, 2006 年扩至 15 万多人,把家庭人均年收入 720 元以下的绝对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拨付城市低保资金 9,900 万元,有效地保障了城市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拨付就业再就业补助资金 11,800 万元,较好地实现了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工作目标;拨付养老保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101,917 万元,确保了全省 31 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养老金调整政策落实;拨付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资金 5,700 万元,共救济受灾群众 19.75 万人次;拨付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资金 1,203 万元和各项优抚补助资金 15,092 万元,确保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复员退伍军人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以及各类优抚安置对象的优待抚恤金发放,及时解决了优抚对象生活困难及看病难、报销难问题。

(七)落实财政补贴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支持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建立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机制,扶持公益事业发展。为了完善石油价格改革综合配套措施,共拨付资金 17,052 万元,初步建立了对公益性行业的补贴机制,对渔业、农村道路客运经营者、城市出租车司机、城市公交企业因油价上涨产生的增支,实行政府补贴。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省财政拨付 116,304 万元用于公路建设和养护,拨付 24,830 万元用于污水垃圾处理及配套管网工程、城乡供水及配套管网工程和城市维护建设。

利用工业发展资金搭建金融贷款担保平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从省工业发展资金中安排借款 4,500 万元,为市县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担保;安排借款 4 亿元,用于扶持新建药谷、海马工业园二期和狮子岭飞地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排借款 1 亿元,用于续建老城开发区供水工程。

通过拨款和借款的方式,扶持重点行业发展和企业改革。拨付 1,900 万元,用于国有企业改革前期工作;安排借款 4,299 万元,对省属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安排借款 450 万元,用于收购长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 24 户省属国有企业 4.25 亿元债权及相应抵押物;拨付 2,886 万元,用于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产品出口和项目技改资金;拨付 2,097 万元支持航权开放。

(八)足额拨付偿债资金,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防范财政风

积极筹措和拨付各项偿债资金 16,552 万元。其中, 6,283 万元用于公益性国债转贷项目的还本付息, 9,280 万元用于除公路建设以外的其他外国政府贷款还本付息, 989 万元用于消化粮食挂帐。

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积极防范外债风险。 2006 年,省财政厅先后 2 次采用货币掉期工具,对我省日元贷款高速公路项目计 92.51 亿日元债务进行了货币掉期交易,锁定了汇率风险,为我省今后日元及其他币种外债风险管理提供了借鉴和经验,提升了我省主权外债风险管理水平。

用足用好财政部清欠优惠政策,帮助部分市县政府减轻外债负担。全年共使用省本级偿债准备金 7,256 万元,为 7 个外债项目垫还拖欠债务,获得减免息费 4,000 余万元,减轻了部分市县政府债务负担。

(九)加大对市县扶持力度, 建立健全转移支付体系 ,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建立和完善海南转移支付体系,加大对市县的扶持力度。 2006 年省对市县财力性转移支付 519,303 万元,增加 137,478 万元。主要项目有:省对市县税收返还和体制补助 141,764 万元;省对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 37,863 万元;调资转移支付 186,343 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 20,762 万元;激励市县财政发展转移支付 20,065 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 26,942 万元;免征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财政减收转移支付 39,010 万元;新增生态转移支付 2,000 万元;金海纸浆投产五年内税收收入转移支付 2,500 万元;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补贴 2,069 万元。为确保市县落实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和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政策,下达市县规范津贴补贴托低转移支付资金 8,348 万元和提高市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绩效工资转移支付资金 7,272 万元,用 3 年左右时间实现市县机关在职公务员年人均津贴补贴发放水平达到 10,000 元的托低标准和提高市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人均岗位绩效工资 3,600 元。除大幅增加对市县转移支付外,省财政还采用提前调拨资金、超调资金等方法,确保市县工资、养老保险的正常发放和及时免费提供教科书,缓解市县财政困难,促进市县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十)深化财政改革,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2006 年,省财政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积极推进绩效预算,根据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完成 2006 年部门预算、政府预算数据及预算执行数据转换工作;省本级所有单位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改革资金范围已经覆盖了所有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以及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事业性收费资金、彩票公益金;加强财政性资金管理力度, 2006 年全年省本级财政资金利息收益达 7,557 万元;全省 18 个市县和洋浦全面实施会计委派改革,省本级会计集中核算单位共 242 家,基本覆盖省直驻海口地区的全部单位;全省工资统发人数达到 15 万人,省本级实行工资统发的单位已扩大到 300 家;稳步推进 金财工程 建设,加大 GFMIS 在市县的推广实施力度,支撑了财政各项重大改革;制定《海南省省级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完善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稳妥实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规范津贴补贴工作,初步建立了科学完善的公务员薪酬制度;制定农业保险方案,探索建立 政府推动,财政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市场化运作 的模式;在琼海市实施了 乡财县管 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 2006 年,省财政厅还对部分市县的教育、社会保障、农业、乡镇卫生院、基层派出所建设等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及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检查;开展了财经纪律专项检查工作,全省共查出应补缴的各种税费收入 51,754 万元。

2006 年海南财政工作成效突出。但是,我省财政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市县发展不均衡,县乡财政困难,收支矛盾突出,项目支出进度缓慢、结转过大,政府资产管理薄弱,政府债务潜伏着风险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经济发展,加强财政管理,深化财政改革逐步加以解决。

二、 2007 年全省和省本级预算安排情况

2007 年预算安排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广开财源,大力组织地方财政收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综合平衡,统筹使用中央补助和我省各类财政资金,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不列赤字;确保重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工资制度改革和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需要,加大财政在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等公共服务领域方面的投入,推进我省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范管理,深化改革,注重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加强财政监督和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2007 年全省和省本级预算安排目标是:

全省地方财政收入 1,168,814 万元,增长 14.3% (与完成数相比,下同),同口径增长 13% (同口径指剔除原在预算外管理 2007 年开始纳入预算内管理后相应增加的非税收入,下同)。加上转移性收入 1,448,983 万元(其中,中央补助收入 1,026,475 万元、调入资金 2,000 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 420,508 万元),全省财政总收入 2,617,797 万元。全省地方财政支出 2,539, 430 万元,增长 30.5% 。加上转移性支出 25,351 万元(其中,上解中央支出 23,351 万元、调出资金 2,000 万元),全省财政总支出 2,564,781 万元。全省财政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结余结转 53,016 万元(其中,一般预算结余结转 4,563 万元,基金滚存结余 48,453 万元)。

省本级地方财政收入 471,581 万元,增长 16.2% ,同口径增长 13% 。加上转移性收入 1,281,559 万元(其中,中央补助收入 1,026,475 万元、上解收入 5,464 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 249,620 万元),省本级财政总收入 1,753,140 万元。省本级地方财政支出 860,659 万元,增长 24.3% 。加上转移性支出 887,301 万元(其中,补助市县支出 863,950 万元、上解中央支出 23,351 万元),省本级财政总支出 1,747,960 万元。省本级财政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结余结转 5,181 万元(其中,一般预算结余结转 125 万元,基金滚存结余 5,056 万元)。

2007 年省本级预算财力(指财政总收入中可以通过年初预算统筹安排的资金,不包括中央财政专项补助和上年结转)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

(一)优先安排部门基本支出,确保工资制度改革和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顺利实施

2007 年省本级部门基本支出预算安排 145,129 万元(不含省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改革补助和特区津贴、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以及准备出台的交通补贴、住房补贴等改革性补贴所需资金),增加 9,555 万元(同上年预算数对比,下同),增长 7.05% 。其中,人员支出增加 3,017 万元,增长 2.74% ;商品和服务支出增加 6,538 万元,增长 25.6% 2007 年省本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共安排 422,603 万元,增加 129,358 万元,增长 44.1% 。新增安排 49,283 万元,用于省本级落实工资制度改革和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有关政策以及适时出台改革性补贴政策。其中,省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特区津贴 20,586 万元;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补助 80 万元;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 13,617 万元(省本级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支出 2006 12 月份需 1,817 万元, 2007 年需 21,800 万元,共需 23,617 万元;从 2006 年预留调资 10,000 万元结转安排后, 2007 年预算安排 13,617 万元);安排 15,000 万元,用于交通补贴和住房补贴等改革性补贴政策。同时,安排省对市县调资转移支付 183,487 万元,增加 67,391 万元,确保市县落实工资制度改革政策。

(二)继续加大 三农 投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安排 42,968 万元,用于农林水事务支出,主要用于解决农业基础薄弱、饮水难等突出问题,增加 7,224 万元。主要项目有:一是安排 8,399 万元,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其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配套资金 1,100 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配套资金 1,000 万元;二是安排 5,700 万元,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配套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安排 1,413 万元,用于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四是安排 1,115 万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五是安排 2,127 万元,用于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良苗补贴、支农救灾和大宗农产品保险补助;六是安排 530 万元,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适用技术培训等项目,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和生产技能。另外,安排 1,900 万元,用于农村综合改革人员分流经费。

(三)大力支持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事业,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安排 45,641 万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增加 3,515 万元。主要项目有:安排 20,051 万元,用于支持建立 两免一补 和校舍维修等义务教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其中, 9,999 万元用于免除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生杂费; 5,760 万元用于提供全省所有公办学校 124.4 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 1,991 万元用于全省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 补助人数由上年的 4.3 万人增加至 8.3 万人; 1,534 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 767 万元用于市县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安排 1,882 万元,支持全面完成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安排 3,000 万元,用于对市县清偿农村义务教育政府性债务给予奖补;支持开展 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 试点;安排 876 万元,用于实施 园丁工程 、顶岗支教、脱产培训等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和教学水平;安排 800 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特设岗位教师补助、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经费。安排 1,300 万元,用于职业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购置和资助职业学校特困生等职业教育发展项目;安排 3,084 万元,用于桂林洋高校园区建设贷款贴息、省级高校重点(扶持)学科建设补助、大中专院校体制改革补助、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及风险补偿金、高校贫困学生奖助学金等项目,支持大中专院校扩招和教学科研工作。

二是安排 6,386 万元,支持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增加 748 万元。主要项目有:安排 740 万元,用于设立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重大科技研发、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及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安排科技三项费用 780 万元,用于支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安排 165 万元,用于加大省科技进步奖励力度、 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 配套。农业科技 “110” 在推行中省级财政资金尽可能给予保障,促进科技 “110” 与农业现代化的结合。

三是安排 26,554 万元,用于医疗卫生支出,增加 857 万元。主要项目有:安排 6,746 万元,用于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农村居民;安排 790 万元,用于农村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农村卫生院设备装备购置、乡镇卫技人员培训、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提高农村卫生院诊治能力;安排 160 万元,用于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安排 732.6 万元,用于全省儿童计划免疫疫苗购置和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增加 395.8 万元;安排 3,186 万元,用于省本级离休干部医药费和省本级公务员医疗补助。

四是安排 14,238 万元,用于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支出,增加 2,620 万元。主要项目有:安排文化事业建设费支出 4,398 万元;安排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 620 万元,增加 144 万元;安排 1,477 万元,用于广播电视 村村通 24 小时广播电视转播设备购置;安排 388 万元,用于省图书馆运营及设备购置补助;安排 250 万元,支持环岛国际自行车比赛和《黄道婆》剧目参加全国文艺比赛。

(四)落实社会保障各项政策,更加关注和保护社会困难群体的利益,支持和谐社会建设

安排 28,521 万元,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加 3,666 万元,主要项目有:安排 4,100 万元,用于支持建立覆盖全省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安排 2,009 万元,用于伤病残士兵医疗护理费,农村老党员、在乡复员军人、志愿军老战士、烈士家属优抚经费, 三无 精神病人生活医疗护理费,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归侨退休职工生活补贴支出等。

(五)加大环保投入,支持生态省建设

一是安排环境保护支出 3,926 万元,增加 503 万元;二是安排 7,075 万元,用于重点污染源治理、土地开发、耕地整理、植被恢复、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示范建设;三是安排 3,953 万元,用于省对市县生态转移支付和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综合补偿机制;四是安排 2,341 万元,用于支持 三边防护林 工程、速生丰产林良种繁育和椰心叶甲防治项目。

(六)加大对经济支持力度,做大财政蛋糕

一是安排 122,610 万元,用于交通运输支出,增加 51,912 万元。其中,安排省养公路维修养护 30,325 万元,地养公路维修养护 4,421 万元,公路贷款还本付息 64,353 万元,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积极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发展。安排粤海铁路财政补贴 800 万元,航权开放财政补贴 2,700 万元,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3,500 万元继续转入工业发展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安排 1,500 万元,用于开展全省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我省城镇化进程;四是大幅度提升旅游促销能力。安排旅游促销经费 1,200 万元,比上年增加 200 万元;五是支持 珠洽会 、海南国际医药博览会、 海交会 厦博会 等各种招商引资和参展活动。

(七)维护政权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足额安排偿债准备金

一般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方面安排 150,335 万元,增加 37,526 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 98,174 万元,增加 27,130 万元;公共安全支出安排 52,161 万元,增加 10,396 万元。主要项目有:安排中央政法专项配套经费 10,995 万元,用于基层公检法装备及基础设施建设;安排 2,200 万元,用于基层派出所建设和省公安厅技术办公大楼前期建设;安排 1,000 万元,用于禁毒工作和戒毒农场建设;新增安排 300 万元,用于地震救援器材装备购置;新增安排 300 万元干部培训经费。另外,安排 16,150 万元,增加 10,050 万元,用于国债还贷付息和补充偿债风险准备金,及时偿还国外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本息;新增安排 15,800 万元,用于处理信托问题偿还人民银行总行贷款本息。

(八)加大对市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市县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省对市县转移支付稳步增长。 2007 年省对市县财力性补助支出 540,283 万元(不含一次性专项补助市县支出 40,826 万元),增加 121,569 万元。其中,返还性支出 97,069 万元,增加 2,169 万元;财力性转移支付 400,685 万元,增加 84,606 万元;新增转移支付补助支出 42,529 万元,增加 34,794 万元。主要项目有:省对市县税收返还 97,069 万元,增加 2,169 万元;体制补助 44,695 万元,与上年持平;省对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 44,863 万元,增加 16,500 万元;调资转移支付 183,487 万元,增加 67,391 万元;新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补贴 4,138 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 15,434 万元,减少 2,722 万元(主要是中央补助减少);激励市县财政发展转移支付 20,065 万元,增加 4,827 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 26,942 万元,与上年持平;免征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财政减收转移支付 40,010 万元,增加 1,410 万元;金海纸浆投产五年内税收收入转移支付 2,500 万元,与上年持平;新增解决农村 六员 问题省财政转移支付 1,000 万元;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市县 1,235 万元,增加 783 万元;增加海南开发建设专项补助支出 30,000 万元;增加对市县清偿历年农村义务教育政府性债务奖补支出 3,000 万元。

三、完成 2007 年财政收支预算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收入征管,创新支出机制,确保收支任务的圆满完成

各级财税部门要加强对经济运行、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和收入态势分析,特别是 两法合一 和新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对我省税收收入的影响,挖掘新的收入增长点。要严格执行 收支两条线 ,坚决查处违规行为,做到应收尽收,应缴尽缴。要创新非税收入政策,全面启动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管,对小汽车吉祥号码、河砂资源、矿产资源、户外广告、特许经营等国有资源的开发权、开采权、经营权、使用权、冠名权出让实行公开招标拍卖,挖掘财政增收潜力,拓宽财政增收渠道。要突出加强对海域使用金、中央驻琼单位罚没款等收入的核查追收,开展全省土地出让金征收情况摸底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收缴入库。要加强与财政部的沟通联系,争取中央财政更大力度的支持,确保收入任务完成。

在抓好收入的同时,要加强支出管理。一是要创新资金拨付办法,优化支出流程。财政部门要和预算部门加强沟通,提前做好项目准备工作。可行项目,省财指标要早下达,对把握性较大的中央资金,不等中央指标下达,可采取预分和预拨的形式,改变支出进度慢的被动局面;不可行项目及早作出调整,努力提高资金的拨付速度。二是要完善资金使用奖惩办法。要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建立相应的奖惩办法。对资金支出进度快,项目效果好,在下年度要加大支持的力度;对已安排资金,项目最后不能支出的,不但要收回资金,还要相应扣减下年度支出指标。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结余资金的管理。根据《海南省省本级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结余指标管理暂行办法》,在 2007 年预算执行阶段,部门需要追加项目支出的,优先考虑动用上年项目净结余,统筹安排财政资金,提高结余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要严肃预算执行。在 2007 年预算安排后,非紧急情况,上半年不执行预算追加。

(二)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运用财税政策杠杆功能,通过财政贴息、财政补助和奖励手段,大力支持 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 战略的实施,培植和壮大高含税骨干财源。同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改善投资软硬环境。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促进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要用好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创新;要积极筹措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并抓好工业发展资金为市县中小企业担保借款管理,搭建企业融资平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要支持我省林权制度改革和农垦体制改革。三是规范财税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政策环境。要依法清理和规范财税优惠政策,出台全省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要清理不合法、不合理的非税收入项目,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四是要以旅游宣传年为契机,支持旅游促销,提升旅游产业。五是要支持地方金融改革与发展,促进地方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三)完善财政分配体制,加大社会事业投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一是完善省对市县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重新调整 财政体制 ,继续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适当增加激励性转移支付,保证省对市县均衡性转移支付稳定增长,加大对贫困市县和中部市县的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提高市县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优先安排部门基本支出,落实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困难群体补贴提标、省直机关津贴补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提高住房公积金比例等所需资金。指导市县做好公务员津贴补贴规范工作,妥善处理好相关人员的收入分配问题。三 是落实支农惠农措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要 落实 三个高于 支农投入政策,确保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新农村建设。建成一批重大农村基础设施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发展精致农业,落实支农补贴政策,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大力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加大 两免一补 力度,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重点支持职业教育。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保障制度建设。 四是加强社会救助,维护好困难群众的利益。 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方面的投入。支持建立覆盖全省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确保企业养老保险、城市低保、自然灾害救济、企业军转干部补助和各项优抚补助的及时发放,并适当提高优抚标准,解决优抚对象的生活困难。要落实好就业优惠政策,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服务。五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四)推进财政改革,加强依法理财,提高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是总结改革经验,逐步建立起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财政新机制。全面启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做好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推广农村综合改革,开展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继续抓好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会计委派、工资统发、政府收支分类、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等财政改革和金财工程建设。二是推进财政立法工作,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要开展财政立法项目预研。不断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健全专项经费财务制度。加强政府性债务登记和考核,建立偿债负责制和监督机制,做好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完成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培训工作,跟踪检查新准则的实施情况,进一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行为。三是加强财政监督,规范财经秩序。重点开展对税收部门征收质量和重点单位 收支两条线 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对支农及扶贫、公共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监狱和劳教单位等专项资金、中央政法补助专款、旅游宣传促销经费项目进行专项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有钱办事、能办成事。

同志们, 2007 年的财政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在突破 100 个亿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局面。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惠及百姓,为全面构建和谐海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地址: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人大办公楼

技术支持:13387486404 0898-66860980(工作日8:00-12:00 14:30-17:30)

琼ICP备14001308号 邮编:570203

琼公网安备 46000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