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天涯海角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部市县农民增收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4年3月26日在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

作者 :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陈志荣编辑 :来源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五届七次会议发布时间 :2014年05月06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加快中部地区市县(五指山、定安、屯昌、保亭、琼中、白沙)农民增收步伐, 2009 年,省政府提出实施中部市县农民增收三年计划( 2010-2012 年),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中部市县农民三年增收措施的意见》(琼府〔 2009 71 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中部市县促进农民增收工作考核办法》(琼府办〔 2009 200 号),相继启动农作物单产提升、特色资源产业化、养殖增收等专项行动计划。 2010 年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省政府带领中部地区各市县、省直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合力推进增收计划顺利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省政府促进中部市县农民增收计划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 2010 2012 年三年增收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增收计划目标: 2012 年,中部市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400 元,年平均增长 15% ,其中定安县达到 5900 元,年均增长 12% ;屯昌县达到 5700 元,年均增长 12% ;五指山市达到 4900 元,年均增长 16% ;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达到 5000 元,年均增长 18%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达到 4900 元,年均增长 23%

实际完成情况: 2012 年,中部六市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356 元,比计划目标高出 956 元,年均增长 20.1% ,高出计划 5.1 个百分点。中部市县农民收入与全省差距从 2009 年的 1119 元缩小到 2012 1052 元,超额完成省政府确立的目标任务。定安、屯昌、五指山、白沙、保亭、琼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6989 元、 6943 元、 5783 元、 5785 元、 5598 元、 5546 元,年均增长分别为 18.46% 20.2% 21.79% 23.4% 24.92% 26.98% 。在中部市县农民收入结构中,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为 63.6% 28.1% 1.3% 7% 。尽管家庭经营性收入占主体地位(比重达 63.6% ),但是工资性收入比重也在不断提升,比重较 2009 年增加了 7.2 个百分点,逐步形成多轮驱动增收的格局。

二、 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切实加大“三农”投入。 2010 2012 年,中央、省级财政支农资金安排中部市县 87 亿元,支持中部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累计发放小额信贷 12.5 亿元,惠及 2.9 万个农户。累计安排省中部地区农业发展专项资金 1.47 亿元,支持中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定安、屯昌、五指山、白沙、保亭、琼中累计投入财政支农资金(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发展资金、惠农补贴、技术培训等)分别为 9.9 亿元、 13.8 亿元、 8.0 亿元、 6.1 亿元、 11.4 亿元、 9.7 亿元,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定安县累计投入 5.4 亿元完善塔岭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屯昌县政府组建富通“三农”担保公司,政府全额贴息,并设立农民增收专项资金;五指山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均设立设施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设施农业三年累计投入 1 亿元;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累计整合投入生产发展资金 2.18 亿元,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白沙黎族苗族自治县金融支农资金累计达 11 亿元。

(二)推进特色资源产业化。 一是积极组织实施中部市县农民增收项目。 三年来,省中部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1.47 亿元,市县配套安排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通过产业化的运作模式,扶持发展一批联结农户多、促农增收效果明显、符合中部资源特点的产业项目,对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白沙的竹、生姜产业,琼中的种桑养蚕,五指山的高山蔬菜和花卉,保亭的什玲鸡产业,屯昌的阉鸡产业等项目实施取得显著成效。到 2012 年,白沙竹子种植面积 11.5 万亩,产值 2.3 亿元;生姜面积 1.82 万亩,产值 1.24 亿元。琼中桑园面积 1.2 万亩,涉及 560 个村庄、 3156 个农户,年产鲜茧 55 万斤,桑蚕农户户均收入 4820 元。保亭成立 203 家什玲鸡专业合作社,带动 8900 个农户养鸡 450 多万只。屯昌发展阉鸡养殖合作社 267 个,年出栏量 198 万只,产值 1.88 亿元。五指山建设高山蔬菜示范基地 17 个,瓜菜面积达 6.1 万亩,产值 2.3 亿元,花卉种植面积达 6400 亩。 二是发展优质瓜果菜和养殖业。 三年来,中部市县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优质瓜果菜生产规模,共建成瓜果菜基地 32 个。定安县 17 个瓜果菜基地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定安县瓜菜产业面积达 11.2 万亩、产量 17.5 万吨、产值 7.5 亿元,农民来自瓜菜的人均纯收入达 1291 元。屯昌县创建 8 个常年蔬菜示范基地,推广 3G 监管系统和点对点配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15 个绿橙基地分别通过农业部和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绿橙种植面积 2.6 万亩。依托无疫区优势,大力推进中部地区畜禽标准化养殖, 3 年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 42 个,累计达 108 个, 2012 年中部地区生猪出栏 153 万头、禽出栏 1663 万只,牧业产值 32.7 亿元。充分利用淡水资源,开发山塘水库养殖, 3 年新建 4 个罗非鱼种苗场、 5 个健康养殖基地,改造低产池塘 2 万多亩, 2012 年中部水产品总量 5 万吨,比 2010 年增长 72% 三是加快发展以农产品加工物流、休闲农业为重点的二三产业。 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定安 3 年累计投入 5 亿元完善塔岭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 13 家,总投资 25 亿元,带动 3200 个农民就业。屯昌在城北片区和新兴镇规划新建 1.5 万亩物流园区,已有 9 家企业入园。白沙建设邦溪农林产品加工园区,引进 10 多家企业开发酒精、姜茶、竹笋等产品,年加工产值 2 亿元,带动 1000 人就业。琼中规划建设湾岭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加快开发中部旅游资源,休闲农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012 年中部休闲农业企业达 56 家,从业人数 2985 人,带动农户 2027 户,累计接待 331 万人次。保亭积极探索“农旅相融”的产业结构,扶持发展“农乐乐”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点 100 家,拉动 6000 人就业,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定安县打造“百里百村”休闲基地。白沙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投入 6000 万元建成“罗帅村”等美丽乡村 40 个。

(三)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力素质。一是实施作物单产提升行动计划。 单产橡胶、槟榔等是中部市县农民稳定增收的传统支柱产业,为充分挖掘大宗作物增产潜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2010 年省政府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启动大宗农作物单产提升行动计划。各市县落实橡胶良种补贴资金,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广橡胶新割制、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加强农民技术培训, 2010 2012 年,中部市县橡胶单产分别提升 8.6% 8.3% 5.2% ,槟榔单产分别提升 4.3% 4% 5.1% ,甘蔗单产 3 年提升 30% ,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 305 万亩,节支增产 1.5 亿元。 二是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工程。 三年来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 4630 期,培训农民 52 万人次,转移劳动力就业 14.9 万人。白沙着力打造技能型乡镇政府,将其纳入乡镇干部考核的重要 内容 ;屯昌整合农业、扶贫、就业、农业综合开发等资源,开展综合培训;琼中实施科技结对子帮扶和整村推进计划。保亭组织开展劳务输出,每年开展“务工之星”评选表彰活动;屯昌建设农博城、中部家居建材城,发展油画产业,带动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四)切实提升农民组织化水平。 积极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采取“政府 + 企业 + 合作社 + 农民”等模式,逐步将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三年来,中部市县引进培育发展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27 家,比 2009 年增加 10 家,在实施中部农业资金项目中,企业与市县政府签订协议,对企业在种苗供应、生产服务、产品回购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最大限度减少风险,保护农民利益。组织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行动,扶持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向中部市县倾斜,三年共安排中部市县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 2445 万元,创办国家级示范社 16 家、省级农民合作示范社 18 家, 2012 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 2295 家,比 2009 年增加 1995 家,入社社员 4.56 万人,带动农户 7.9 万多户。屯昌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贴息贷款、项目扶持、科技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如对社员达 10 户以上的养鸡专业合作社每社补贴 2000 元的合作社组建费,社员建设标准化鸡舍,最高补贴 3000 元的建舍费。保亭培育什玲鸡养殖专业户 2130 户、运销大户 9 个,建立什玲鸡养殖专业合作社 203 家。定安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建立健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培育国家级示范社 8 家,省级示范社 8 家,县级示范社 17 家。

(五)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红岭水利枢纽工程于 2011 2 月正式开工,至 2012 年底累计完成投资 15 亿多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60% ;三年共安排资金近 9 亿元,推进中部市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项目建设。 二是加强农村道路建设。 三年累计完成投资 51.66 亿元,实施重大农村交通项目。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项目已于 2012 年底完工通车,总投资 34 亿元的屯昌至琼中高速公路项目于 2012 5 月正式开工建设。 三是加强农业物质装备 能力 建设。 2010 2012 年,安排中部资金 1673 万元,建设 27 个田头冷库,新增库容 1.57 万吨;安排 6450 万元发展设施大棚,新建大棚面积 7488 亩;安排农机专项补贴政策,扶持发展 74 个农机服务组织,建成 53 个农机合作社和一批农机示范村。 四是推进农村沼气建设。 三年投资 1.26 亿元新建 3275 个户用沼气池、 170 个沼气服务网点,年产沼气总量 1000 万立方米,折合标准煤 7140 吨,沼气用户年节支增收 3000 万元。 五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五指山、定安、白沙、保亭、琼中等五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项目已纳入中央投资计划,总投资 1586 万元。六是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三年来,中部市县新建农产品购销点 39 个,累计达 157 个,运销额 4.7 亿元,新建农资经营网点 70 个,完成农资销售额 4 亿元。建设和改造一批农贸市场及农产品批发市场 , 如海南中部活禽畜交易市场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定安塔岭农贸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定安潭松农产品物流中心已开工建设;保亭新政产地集配中心已建成冷库 2 万立方米 ,库容 1 万吨,年农产品周转能力达 30 万吨。

(六)市县和省直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中部六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成立中部市县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三年增收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将各项任务落实到部门、到乡镇、到项目,建立工作落实责任制。同时出台推动农民增收的相关政策措施,政策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省直部门齐心协力,形成了促进中部市县农民增收的强大合力。省农业厅担负总负责、总协调、总督导、总考核的职责,专门成立中部市县农民增收落实办公室,制定各项实施方案,牵头组织考核,三年累计安排项目资金近 6 亿元支持中部市县。省发展改革委帮助中部市县策划项目争取中央投资农口项目资金支持。省财政厅三年共安排中部六市县专项扶持资金 4.15 亿元 , 年均增长 15% 以上。省海洋与渔业厅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中部市县发展罗非鱼等淡水养殖。省扶贫办三年共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近 2.8 亿元,扶持中部市县贫困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累计减少贫困人口 4.82 万人。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务厅分别安排专项资金,推进农村重大交通和水利工程建设。省科技厅三年来累计安排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 82 项支持中部市县,推动中部市县建设农业科技 110 服务点 42 个,选派 75 名科技特派员赴中部市县挂职担任科技副乡镇长。省林业厅三年累计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补助等项目资金 2.6 亿元,支持中部六市县发展。省农科院开展科技帮扶行动,共选派 12 名技术干部赴中部市县挂职,建立科技示范点 17 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累计派出 4000 余人次专家技术员深入中部六市县,开展科技培训,争取农技推广专项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60 余项资金 3200 多万元。省供销社推进中部农产品农资及农产品购销网络建设。省农信社三年来累计发放 12.5 亿元,惠及 2.9 万农户。国家统计局调查海南总队和省统计局加强了中部市县农民收入的统计分析,为客观科学反映农民收入水平发挥了应有作用。

(七)落实中部市县农民增收考核与奖励制度。 按照琼府办〔 2009 200 号文件精神,由省农业厅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参与,每年组织对中部六市县考核,并经省政府审核同意,通报考核结果,对获得前三名的给予奖励,三年共兑现奖励资金 3000 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市县促农增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中部市县农民三年增收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但中部市县农民增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中部市县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仍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2 年中部市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1052 元,赶超全省乃至全国水平的任务艰巨。二是农民收入结构仍不合理。在中部市县农民收入来源中,来自第一产业收入比重高达 52.6% ,表明中部市县农民收入主要依赖农业产业,农业外部增收能力不强。三是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仍然较低。尽管近两年中部一些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产业规模较小,品牌效应不强,带动农户的数量有限。全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155 家,中部仅 27 家,占全省龙头企业总量的 17.4% ,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还较弱,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力素质还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的规模和竞争力。四是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仍较薄弱。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物质装备能力较差,与现代农业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

四、新一轮农民增收工作思路与措施

省委省政府对中部市县农民增收工作高度重视,在总结 2010-2012 年增收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 2013 7 月研究制定了《 2013-2016 年中部市县促进农民增收计划实施方案》(琼府〔 2013 40 号)和《 2013-2016 年中部市县促进农民增收工作考核办法》(琼府办〔 2013 110 号),明确了 2013-2016 年中部市县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与措施。

(一)目标任务。主要目标是,到 2016 年,中部市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 2011 年翻一番,突破万元大关,达到 10457 元,其中定安、屯昌年均增长 13% ,分别达到 11395 元、 11320 元;五指山、白沙年均增长 14% ,分别达到 9767 元、 9771 元;保亭、琼中年均增长 15% ,分别达到 9791 元、 9700 元。

(二)主要措施。一是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提升橡胶、槟榔等大宗农作物单产,建设优质瓜果菜基地和精品渔业基地。二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建设生态养殖小区,发展优势禽业产业带,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下经济产值比重。三是鼓励中部市县积极争取全省 1 亿元品牌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力争到 2016 年培育 20 个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四是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做大做强定安塔岭、白沙邦溪等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建设一批生产、物流、科技等现代农业园区,实施美丽乡村行动计划,拓展农业与旅游、文化融合。以产业为依托,加快建设一批新型小城镇,大力扶持新型农民,实现农民转移就业 15 万人以上。五是落实中部地区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 1 亿元以上,按照扶优扶强原则,集中扶持发展一批农民增收重点项目,带动中部 40% 的农户增收。六是创新业生产经营体系。大力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到 2016 年,力争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比重达 50% 以上。七是深化农村改革和强化政策支持,增加农民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继续落实中部市县农民增收奖惩机制。

2013 年是启动新一轮中部市县农民增收计划的第一年,省政府专门印发了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落实 1 亿元中部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实施白莲鹅、定安鹅、屯昌黑猪、五指山野山鸡、白沙土鸡、牛大力等一批项目,省政府先后召开两次现场会推动,省农业厅成立专门督导组,建立项目进展月报告制度。从 2013 年的实施情况看,中部市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7341 元,同比增长 15.6% ,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3 个百分点。其中,屯昌农民人均纯收入 8019 元,同比增长 15.5% ;定安农民人均纯收入 8037 元,同比增长 15% ;五指山农民人均纯收入 6650 元,同比增长 15% ;白沙农民人均纯收入 6711 元,同比增长 16% ;保亭农民人均纯收入 6436 元,同比增长 15% ;琼中农民人均纯收入 6505 元,同比增长 17.3% 。六市县都很好的完成了年初的增收目标。

今后,省政府将认真实施好新一轮中部市县农民增收计划,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地址: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人大办公楼

技术支持:13387486404 (工作日8:00-12:00 14:30-17:30)

琼ICP备14001308号 邮编:570203

琼公网安备 46000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