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新征程。1月13日上午,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在海口隆重开幕,省长冯飞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发展强音”。报告中,“开放”“创新”“产业”“生态”“人民”等热词聚焦中心工作、回应群众关切;“打造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双高地’”“争当‘双碳’工作和‘两山’转化优等生”等目标让未来发力方向更加明晰;“争分夺秒‘抢招商’”“常态化‘病例问诊’”“开展‘领跑行动’‘赛马打擂’”等要求,更彰显了全省上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信心决心。
作为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的示范,蓬勃兴起的海南自贸港正以“大开放、大改革”的壮志豪情,开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海南样板的崭新篇章。
吹响自贸港建设的冲锋号角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贸港建设的180多个政策文件落地实施”“制度集成创新三年行动60项任务全面完成”“五年实际使用外资超之前30年总和”……
细读报告,一组组数据见证了海南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给出了“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展明显”的有力佐证,自信宣告:面对超预期压力,经历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的海南展现了十足的发展韧劲,坚定扛起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的使命担当。
正如报告总结,过去五年,极为特殊、极具考验、极富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海南,40余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我们无比珍惜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海南的历史机遇,紧扣“三区一中心”目标定位,忠实践行初心使命,实施一系列开创性举措,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促成一系列转折性变化。
一张张成绩单写满汗水与成就——“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逐步构建”“经济外向度提高15个百分点”“四大主导产业占全省GDP比重由53%提升至70.6%”……海南在经受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考验下依然呈现出了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局面,以强有力的风险防控确保自贸港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实现从“顺利开局”到“蓬勃展开”到“进展明显”再到“蓬勃兴起”,“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深入人心。
今后五年横跨全岛封关运作前后,怎么把握海南自贸港建设关键期,抓住海南高质量发展窗口期?报告为我们划重点、指路径。
“聚全省之力开展封关运作准备大会战”,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完成软硬件建设,充分开展全岛封关运作前压力测试,确保2025年底如期顺利封关运作,建立自贸港运作模式。
“加快构建开放型生态型创新型产业体系”,筑牢实体经济根基,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打造5个具有自贸港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的一流园区,形成园区领先示范、国企民企外企竞相提质的雁行阵势。
报告同时明确,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加快建设“三极一带一区”、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筑牢风险防控体系、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个个“加快”,凸显了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再一次吹响了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冲锋号角。
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图景
“推动高质量发展”,被列入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而在过去五年,我们已经为此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
报告指出,这五年,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高端购物、医疗、教育三大境外消费回流逐渐成为自贸港‘金字招牌’”“数字经济、石化新材料产业产值均超千亿元”“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关口”“‘1+2+5’国家级科创平台立柱架梁”……各个产业百舸争流,充分说明我们已经基本摆脱房地产依赖症,房地产市场调控成功闯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改革”这个关键词。
过去五年,我省率先探索“承诺即入制”“准入即准营”改革,“强化竞争政策”试点工作全国领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省属国资国企驶入发展快车道。下一步,我们将先行先试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土地、低碳、服务业开放等领域改革创新,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研究和国际合作实现破题。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开放”这个关键词。
过去五年,我省经济外向度提高15个百分点,国际航行船舶登记总吨位跃居全国第二,成功创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海南国际碳排放交易中心首单跨境交易成功落地。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着力在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构建开放型生态型创新型产业体系。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创新”这个关键词。
过去五年,我省累计发布制度创新案例134项,其中8项被国务院向全国复制推广、6项得到国务院大督查表扬。下一步,我们将启动新一轮制度集成创新三年行动;推进更多民生和涉企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和“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构建“项目策划+土地超市+招商引资”机制,争分夺秒“抢招商”……用好用足“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锚定新目标,迈上新征程。报告明确了202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要求集中精力抓好九个方面37项具体任务。
这其中,有能够带动全局的重大项目、能够提振信心的重点工作,也有能够激发活力的创新举措、能够补齐短板的民生工程——
部署开展“促消费六大行动”、高质量市场主体培育和提升“四大行动”等,进一步提振消费需求、优化营商环境,确保经济提质加速;启动实施“海南鲜品”创建工程、休闲渔业“五个一工程”等,进一步加快产业兴农、推进乡村建设,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接续推进标志性工程,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生态文明建设继续领跑全国……
各项工作方向清、思路明、目标准,必能有力推动经济社会稳步行驶在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上。
奏响温暖民生的幸福乐章
“非重点、非刚性支出预算平均压减5%,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处。”报告中的这句话暖人心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丰盈、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报告中,“打造更多贴心可感的民生成果”作为2023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将“民生”这一命题再次摆在重要位置。
回望2022年,一项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接续落地——“新增基础教育学位4万个”“职工普通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9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一张张“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预计快于城镇5.5个百分点”“CPI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信访积案化解率达99%”……一个个民生“小目标”的实现,成就了海南百姓的一个个“小确幸”。
展望2023年乃至未来5年,海南将在稳就业、稳物价、增收入上推出新举措,努力实现物价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着力强弱项——实施“一医一教”群众最期盼的工程,推动教育、医疗卫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完善“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增加普惠性养老和托育服务供给;补缺升级市县“四馆一院”、体育“一场两馆”,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质增效。
着力创亮点——在海南学生特色印记、人均预期寿命、安居房等方面打造民生特色项目标杆。“优化‘1+2+X’高等教育布局”“推进健康海南行动暨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行动”等规划路径清晰;“新增基础教育学位4万个”“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80岁”等目标具体量化。
着力兜底线——强化急难社会救助,建立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在兜底的同时,我们还将建立全国首个省级多层次医疗救助示范区,并在海口开展个人养老金试点,为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探索“海南经验”。
在近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乡村振兴一直是事关共同富裕的高频“热词”,今年也不例外。
全面贯彻“首先要巩固脱贫成果,巩固住再往前走,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思路,报告既提出要“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落实,保持工作力度和政策强度”,也明确将“以特色劳务品牌建设带动农民高质量就业创业”“加快农村电商平台建设,让更多土特产成为‘网红’”“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打造特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加快建设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自由贸易港,海南争当共同富裕优等生的步子行稳致远。
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一个一个难题去攻破,一个一个承诺去践行,一项一项举措去落实,为海南百姓托起稳稳的幸福,就能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凝聚起最广泛的民心、最强劲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