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刘邓、夏天
“第二项议程,票决2024年省级民生实事项目。”在大会主持人的指引下,工作人员将一张张红色的表决票发放到代表们手中。随后,在监票人的监督下,与会代表有序排队,将填写好的表决票庄严地投入计票箱中。
↑2024年1月27日上午,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全体会议现场,在监票人的监督下,一位代表将2024年省级民生实事项目表决票投入计票箱。新华社记者 刘邓 摄
27日上午,海南海口,365名海南省人大代表齐聚省人大会堂,参加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全体会议。经依法票决,他们从海南省人民政府推荐的12个候选项目中,选出了“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关爱困难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救助计划”等10项2024年海南省级民生实事项目。
这标志着海南成为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省份。
一张张表决票,既是人民代表依法履职的权利,更是人民代表背后所体现的民心民意。人民代表用人民群众赋予的表决权,为人民群众选出最需要的民生实事项目。
↑2024年1月27日,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现场。新华社记者 刘邓 摄
海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巴特尔介绍,自启动2024年省级民生实事项目遴选工作以来,政府从省人大代表、省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三个渠道共征集到意见建议1538条,经合并同类项归纳整理出95个项目建议。综合考虑海南民生短板、财政可承受能力、覆盖范围、社会效益以及重要程度等因素,筛选出12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供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24日下午,要在12个候选项目中“急中选急”,海南省人大代表、屯昌县新兴镇新兴中心小学校长陈全所在的小组讨论如火如荼。“这项票决制让人大代表更加积极履职,为群众选出最优项,是相当暖人心的制度。”陈全说。
同样身为海南省人大代表的临高县人民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符晓江经常面临群众的询问——人大代表到底能做什么?能为民解决什么问题?
“老乡们向我反映看病难、看病贵,我就把他们的心声带到了人大会堂。”符晓江很高兴地看到票决出的10个项目中,惠及群众医卫健康的就有5个,这次她可以把答案带回给乡亲们。
票决结果中,“增加婴幼儿托育托位数量”一项以360票高票获选,可见0到3岁孩子的托育问题,确实是成千上万城市双职工家庭的普遍痛点。
一年前,三亚“90后”妈妈陈晓梦的儿子不满两岁,由于她和爱人都要上班,家中也没有人帮忙照看,她迫切需要一个平价可靠的托育机构。
“稍好点的私立机构月托动辄七八千元,请个保姆也得每月五六千。”高昂的费用让她左右为难,直到她听说三亚开了海南省首家普惠性托育服务指导中心,才有了新希望。
“离上班的地方只要10分钟,一个月只要2000多元。”陈晓梦了解到,这家托育机构是公办私营的模式,规范性和品质都有了保障。“儿子托育一年多,更听话好带了,妈妈更早被‘解放’可以融入社会,还减轻了家庭负担。”
为了缓解育儿成本高、生育意愿低的现实困境,海南省人大代表、三亚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周月霞连续两年提出“普惠性托育园”相关议案。“今年我毫不犹豫地给‘增加幼儿托育托位数量’投了赞成票。”周月霞说。
据了解,2024年,海南将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社会机构、用人单位及公办幼儿园参与0到3岁幼儿托育服务建设,全年实现新增托位数6250个。海南省财政厅厅长蔡强表示,此次由全省人大代表票决出的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其所需资金将由省级财政“全额买单”。
海南实施“为民办实事”政策已有多年,民意始终是民生项目的基础。人大代表们说,实施票决制后,民生实事项目从征集、筛选到票决、实施,群众和人大代表等各方面的参与度跟以前相比更高,拓展了公民有序参与治理的渠道。
尤其是民生实事项目的最终决定权,从政府到人大代表手中,实现了“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 把“百姓盼的”与“政府干的”有机融合起来,提高了民生项目的靶向性、群众的获得感。
目前,全国各市县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正在实践开展票决制,海口、三亚等海南多市县也在2024年地方两会上票决出当地百姓民心所盼的十大民生实事项目。
为更好保证人民通过法定途径和法定方式全过程参与民生实事项目,海南省第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和表决通过了《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决定》,要求全面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市、县(区)、自治县、乡镇于2025年年底前实现票决制全覆盖,并就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和提出、审议和票决、实施和监督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
“下一步,人大将加强监督,将票决出的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列入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计划,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避免民生项目执行不到位、见效慢、群众获得感低等问题。”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一级调研员王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