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南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之二)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 2014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措施
根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总体要求, 2014 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 10% 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 6.5% 、第二产业增长 10.8% (其中工业增长 9% )、第三产业增长 11%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 1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4%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 1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11%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控制在 4% 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8.5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 以内;新开工城镇保障性住房 3.5 万套 ;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9.4‰ 以内。
建议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
一是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研究制定我省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对负面清单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 继续发挥发展控股、交通控股、旅游控股的融资平台作用,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落实民间投资 36 条及 42 项实施细则,着力扩大民间投资。 加强投资市场监管,完善投资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促进产业集约、集群发展。 完善重点项目 并联审批制度 , 实行 “ 全面推行网上审批,覆盖率 60% 以上,行政审批提速 20% 以上。 降低企业登记准入门槛 ,继续实行 “ 先照后证 ” 。加强 土地储备,建立政府集中管理土地一级开发,规范土地二级开发。 土地成片开发、海岸带土地、填海造地土地、农垦土地等逐步纳入省级统筹,实现全省土地资源统筹规划、统一储备、统一开发、统一配置。
二是 深化财税体制金融改革。 深入推行省对市县专项转移支付改革,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探索实行对企业的无偿补助改为短期股权投资试点。制定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应对 措施,将地方政府直接举债纳入预算 管理和考核,离任要审计、 终身要负责。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完善地方税收制度,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逐步扩大 “ 营改增 ” 试点范围。实行政府购买服务,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完善支持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加 快建立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 进一步完善农民小额贷款贴息机制和财政贴息管理办法,完善农业保险经济补偿机制。
三是 深化农村改革。 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选择部分市县进行试点。严禁改变农用地性质,禁止在已经出租的农用地上从事别墅、 “ 小产权房 ” 和其它 各类非农建设。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 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培育和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动热带特色农业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转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质量追溯、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品牌成长、发展和保护机制。鼓励集中使用支农惠农资金。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标准和质量差距。
四是 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 。 按 “ 三融入 ” 的改革方向, 继续 有序推进农场移交所在地市县管理 。 坚持政企分开,理顺农垦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实行农场公司化改革,精简非生产人员,规范财务开支,加强场务公开,合理分配生产要素和劳动成果,充分调动农场职工积极性,进一步释放生产力;规范集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农场社区管理模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发展,深度整合农垦资源,培育一批具有农垦特点和优势的产业集团。
五是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 抓紧出台《关于全面深化国资国企 改革的实施意见》,继续实施骨干企业培育五年行动计划。集中 力量 打造超 500 亿元的省属大企业集团。加快推进市县国有企业改革重组。
六是 深化教育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中职、高职、本科贯通的多种学制模式,完善职业教育双证书制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任期制和职级制,探索教师分流转岗和退出机制。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 。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加快建立国际合作、国家支持、海南特色为主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机制。
七是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 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完善以骨干医院为业务中心、 覆盖全省的远程会诊系统。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开展 “ 限费医疗 ” 改革试点,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鼓励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八是 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修订旅游地方性法规,依法兴旅、依法治旅。完善旅游客运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旅行社等级评定和退出机制,下放旅行社审批权,实行属地管理。改革导游管理体制,推动旅行社对专职导游实行员工化管理,解决导游归属和薪酬问题。加强旅游合同和旅游行程管理,加快电子合同管理系统和电子行程管理系统建设。完善旅游价格管理机制,研究海南旅游价格指数,科学测算和核定各类旅游消费价格,严厉 打击旅游供应商价格虚高、高额返佣行为。推进旅游协会改革, 加强行业自律。推进旅游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按属地管理原则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和监管机制。
九是 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进一步落实好西部大开发、 购物退免税、边境旅游异地办证等国际旅游岛建设重大政策措 施。
(二)着力抓投资、促消费,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继续把抓投资、上项目作为重要抓手,发挥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合理确定资金投向,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 、战略性的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 “ 三农 ” 等重点领域投资基础上,加大发展培育优势 产业的投入, 确保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3270 亿元、增长 20% 。 一是 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加快推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的原则, 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二是 保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强度,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保障 能力 。 三是 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下大力气做好项目策划和储备 ,以一批又一批项目的滚动建设来支撑持续发展。 四是 实行更加精细的项目管理和服务。
扩大有效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
(三)着力打造海南特色的产业结构,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 一是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促进旅游业升级提质,加快发展免税购物、医疗康体、演艺娱乐、邮轮游艇、乡村游、森林游、会展赛事等新业态,稳妥推进西沙旅游开发开放。 二是 提升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做好特色和品牌两篇文章。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单产和品质,培育发展主 导特色产业。 另一方面着力打造特色产品品牌,提升农业效益。三 是 集约、 集群化发展新型工业,拉长工业“短腿”。充分利用资源、港 口、 区位和环境优势,拉长石化产业链条,大力培育发展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工业投资完成 400 亿元。全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园区对产业的集聚力和承载力。 四是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加快西沙永兴岛补给基地、西渔二期等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加快渔船更新改造,组建南沙骨干船队,提升海洋捕捞能力。加快推进现代养殖业,新增深水网箱 200 口,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 1.85 万亩。 引进大型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做大做强临港工业,发展油气勘探开发配套服务业,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是 编制和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及配套规划。 二是 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 加强中心城市改造力度。提升市政设施建设水平,有效解决因设 施建设 跟不上、标准落后、布局不合理、综合配套差造成的交通拥堵、 环境恶化、公共服务不足等城市病。 四是 加快一批特色风情小镇建设。 五是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
(五)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一是 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 建立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严格落实责任,切实组织好实施宣传工作。开展市县主体功能定位,启动市县功能区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加大对生态功能区生态转移支付力度,开展差别化考核评价。 二是 继续推进“绿化宝岛”大行动。 大力实施天然林、水源林、海防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加强部门联动,加大打击毁林种果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力度。 三是 做好国家第二期低碳试点省建设。 积极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和考核体系。 四是 扎实开展节能减排。 制定实施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推 进节能、清洁能源发展各项激励、考核措施的落实 。 五是 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解决好农村垃圾和 小橡胶、小槟榔加工厂等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管网配套的建设和管理,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六是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是 尽财力所能,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办好年度承诺的民生实事。 二是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三是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四是 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完善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 五是 促进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六是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七是 加大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积极稳妥发展养老产业。支持社区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乡镇中心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救助站、精神病院以及殡葬服务设施建设。
(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一是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二是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三是 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
( 2014 年 2 月 9 日在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地址: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人大办公楼
技术支持:13387486404 (工作日8:00-12:00 14:30-17:30)
琼ICP备14001308号 邮编:5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