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十三届二次 > 议案建议

我省代表委员围绕引进和培养人才热议 让四方英才齐聚更加开放的海南

作者 :海南日报特派记者 李磊 刘操编辑 :杨小涵来源 :海南日报发布时间 :2019年03月14日

  海南建设自贸区、自贸港最突出的短板、最紧缺的资源是人才。从去年开始,海南加快人才培养引进的步伐。“人才”,渐渐成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与会的我省代表委员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如何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

  代表委员们表示,我省在筑巢引凤搭建平台引来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使用等体系,更要进一步挖掘本土人才的潜力,加大力度培养本土实用人才,让四方英才齐聚更加开放的海南,为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贡献力量。

  A

  筑巢引凤,让高端人才来海南有用武之地

  “我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就一定能够迎来各类英才竞现、创新成果泉涌的生动局面。”政府工作报告如此阐述高端人才和科研生态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去年以来,随着海南营商环境和科研生态的不断优化,不少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纷纷落户海南,带来的人才红利不断。其中,去年9月火币中国总部在海南的落户,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该公司总部落户海南后,去年12月火币大学在海南开课,并由火币英才和海南生态软件园联合成立了海南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服务基地。该基地将依托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区块链试验区的先行优势,加快布局区块链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在海南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

  “海南在加大优质科技资源引进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优秀科技人才的吸引。”住琼全国政协委员史贻云表示,海南要培育壮大现有的科技资源,尽快把海南科技创新的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科技部门要从政策的实施、项目的牵引、平台的建设等方面发力,把优秀的科技人才吸引进来。

  在住琼全国政协委员蒙晓灵看来,各类高科技企业、研发机构落户海南,对吸引人才是很重要的载体。她认为,一定要想方设法让高新技术企业能够在海南有实实在在的研发活动,通过筑巢引凤,让来自国内外的科技人才在海南有用武之地。

  蒙晓灵表示,从去年开始,海南实施的“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海南一方面要优化营商环境,为用人单位松绑,为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平台。同时,要让“招商”和“招才”有机结合,要有干事创业的平台去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另外一方面,海南要做好各项服务,在落户、住房、教育、医疗各个方面提供很好的服务,切实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

  B

  健全人才评价体系,让广大人才各尽其用

  “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机制,优化归国留学人员和外籍人才服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关于人才的阐述,也在一些代表委员中引发了热议。

  “什么是人才,是不是学历高的就是人才?怎么去界定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党委书记王长仁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的开始,就抛出这些几个疑问。他表示,在人才评价方面,不少地方过去长期限于管理体制,偏重于“硬杠杠”去衡量人才。

  王长仁介绍,比如在高校等单位,人才的评价一般按照职称来衡量,职称挂钩工资、绩效、奖励,但不同的单位不同人才的实际情况不同,评价人才不能用职称这个硬标准去生搬硬套。他举例说,在一些高校、科研院所的生物分类研究人员,他们的工作是基础研究,鉴定生物种类、明确一个新发现的物种是否能够归到生物分类体系中,要付出很多努力,但发表论文却相对较少,依照现有的职称评价体系标准,少了论文的支撑,他们评职称时相对不容易。

  王长仁表示,要真正评价人才,就需要改变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模式,人才的评价标准需要根据不同领域区别对待,通过健全人才评价体系,针对不同人才制定不同的人才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发现人才、用好人才。

  “吸引人才来海南,还需要建立健全、创新的人才引进、使用制度。”住琼全国政协委员潘惠丽认为,海南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正是对准了整个海南发展的短板,但吸引人才来海南只成功了一半,还要让人才来了之后有事干,能留得住。

  “我们在人才引进、教师队伍改革、推动教师奋发创业方面有一揽子的制度、一揽子的政策,并且,我们还在研究创新这些制度,让更多的教育人才能够在海南扎根。”潘惠丽介绍,去年以来,省教育厅加大引进人才力度,通过这一系列制度创新,在引进人才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全省教育系统有各级各类人才3000多名到位、到岗,对解决各级各类教育人才不足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C

  创新培养模式

  培养本土实用人才

  围绕提升海南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全国人大代表、中海化学暨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化肥二部总经理助理刘平提出了利用国内优势教育资源,帮助海南省培养专业类高职院校人才的建议。

  刘平介绍,目前实行的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项目以培养应用型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为目标,但目前,仅能在各省省内高职与公办本科院校间开展合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海南实际情况是,对应专业类本科院校较少,不能满足现有高职专科院校‘专升本’的需求,使得一些‘专升本’在本科环节对接比较困难。”刘平说,因此他建议在现有“3+2”分段培养专本合作办学试点项目的基础上,合作范围由原省内公办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合作,扩大到国内公办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利用国内优势教育资源,帮助海南省培养专业类高职院校人才。

  而在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玫瑰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莹看来,海南要创新手段,加大本土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熟悉海南、扎根海南的本土人才。

  杨莹表示,现在农村孩子在大学毕业后不愿意返乡,造成了农村人才缺失。她建议,海南在未来出台相关政策,通过教育部门在广大乡村设立技能课堂,培养本土乡土人才。课堂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教学,让广大乡土人才在文化和种植技术两个方面双双提高。

  (海南日报北京3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