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澄迈县盈滨半岛内海湾保护的建议
作者 : 编辑 : 来源 :海南人大常委会 发布时间 :2013年02月05日
代表姓名:卢勇等15名代表
代表团: 澄迈
标题: 关于澄迈县盈滨半岛内海湾保护的建议
内容 :盈滨半岛位于澄迈县及海口市境内,北临琼州海峡,其主要由沙坝形成,半岛形如月牙形,外海沿岸水清沙细,岛上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内海上游为海口荣山河,从澄迈东水港入海,入海口狭窄,湾内水域开阔,滩多水浅,水产养殖业发达,由于其北侧有盈滨半岛的蔽护,盈滨内海避风条件很好,盈滨半岛及内海湾具有独特的热带滨海自然景观,是最具开发潜力和开发前景的区域之一。
一、盈滨内海海域情况
1、 盈滨桥以西内海海域
盈滨内海海域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一典型的潮汐汊道(泄湖)港湾,1970年建成的盈滨泄洪闸(盈滨桥处)将盈滨内海分为东西两部分。从遥感图像中判断和现场测量,七十年代中期,潮汐通道北岸岸线长7.77公里,南岸岸线15.1公里,面积5.92平方公里。
本世纪初盈滨桥以西段内海平均宽约200米,最宽处约500米,南、北岸长度分别为16.5公里和8.08公里,面积为4.285平方公里,由于近十多年来陆续开发利用已占湾内面积高达25%,至2010年西段面积只有4.087平方公里。据现场勘察,岸线向海平均推移约20米,最大推移约40米,最小约15米。随着盈滨内海(泄湖)面积的减少,其纳潮量也随之减少,水动力对岸滩的冲刷作用力也逐步减弱,由于开发活动产生的陆源物质随地表水携带进入盈滨内海的量远大于潮流带走的泥沙量,在这种条件下,盈滨内海岸滩呈弱淤积状态是必然的。从岸线和水深以及遥感图像的变化中还可以看出,盈滨内海岸滩和潮汐通道底部基面,近70年来一直处在不稳定状态,而且继续呈萎缩之势。
引起这种不稳定的主要因素除来源于水动力因子外,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人为的围填海工程引起的结果。因此,对“泄湖”内的围填海工程要慎之又慎。
2、盈滨桥以东海域
盈滨桥以东海域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原是一个与盈滨内海下游段连为一体的典型潮汐汊道泄湖港湾。1970年盈滨泄洪闸建成后,只有泻洪时将泄洪闸打开上下游水体才能连为一体,平时(泄)洪闸关闭,不论是大潮或小潮时,下游潮水不能通过泄洪闸与上游水系相连。从遥感图像判断和经现场测量,七十年代前,海岸平均宽约200米,最宽处约500米,南、北岸长度分别为11.17 公里和6.83公里,面积约为6.3平方公里。七十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围海建造低位养殖池塘和来自上游沿岸沉积物的大量淤积,岸线向海平均推移约200米,最大推移约400米,最小处约30米。现在南岸岸线长度只有4.22 公里,北岸岸线4.59公里,面积1.16平方公里,平均宽度不足80米。整个潮汐通道(泄湖)面积已萎缩了70%以上,几乎成为一个“死去”或“废弃”的潮汐通道(泄湖)。目前只有荣山河流入海通道基本畅通。从1994和2004年遥感图像中还可以看出,入海河道(泄湖)仍在逐年萎缩,这种现象如还在继续,一旦暴雨洪水泻入时,将会对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
二、措施及建议
为有效保护盈滨内海的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2010年,澄迈县委、县政府委托海南海业发展公司对内海进行资料搜集及实地勘察,对盈滨半岛西侧内海及其周边的海洋环境和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和客观评价,同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和当地海域的相关区划和规划要求,对盈滨内海西段(盈滨桥西侧)的海域使用和环境整治措施提出相关建议,为海域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形成了《澄迈湾盈滨内海海洋环境综合研究及整治利用报告》,通过了省内外专家及省海洋厅等有关职能部门的评审,通过澄迈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后,获得了澄迈县人大常委员会批准。
由于盈滨内海东段(盈滨桥东侧)行政区划大多属海口市管辖,目前海口市尚无专项的内海环境保护方案,为了确保潮汐通道的畅通,保护盈滨内海的周边自然环境,提高盈滨内海通道的旅游价值,建议省政府与海口市政府协调好盈滨内海整治与开发事宜,促进盈滨内海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