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十三届四次 > 议案建议

关于支持统筹推进琼州海峡通航应急能力建设的建议

作者 :邓小刚领衔编辑 :来源 :海南人大网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09日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建设”。琼州海峡不仅是琼粤两省主要海上通道,更是海南经济发展的“咽喉”和命脉,加快统筹推进琼州海峡一体化建设事关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广东要与海南相向而行大局。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对广东要与海南相向而行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琼州海峡作为承接内地庞大市场的客源互换和市场互换的主要海上通道,承担着海南90%以上生活物资、100%过海汽车、25%进出岛旅客的运输,2020年琼州海峡进出岛旅客总计1177万人次,进出岛车辆347万辆次。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以及未来湛海高铁的投入使用,琼州海峡的客货运量将大幅增长,优化通航条件、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对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琼州水上运输通道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一)琼州海峡通航条件现状。琼州海峡是交通运输部“六区一线”重点监管水域,海况复杂,航线密集,南北和东西航线十分繁忙,2020年南北向船舶航行约7万多个航次、东西向船舶航行约5万多艘次,整个海域渔船密集、渔网无序分布,给整个航道的通行来了极大风险和交通压力。

  (二)琼州海峡海上应急处置能力现状目前琼州海峡应急处置主要的专业救助力量是南海救助局海口基地一艘大型救助船,一艘中型救助船“南海救202”轮,两艘小型救助艇“华英383”、“”南海救509”。公务力量主要以海事、综合执法、渔业、海监、海警等部门的公务船舶力量为主。社会力量主要有中海油的大马力三用工作船、港航拖轮有限公司的拖轮、海南忠富船舶公司清污船舶以及琼州海峡客滚船等长期在琼州海峡航行的船舶。组建了包括船舶管理、船舶驾驶、气象服务、急救医学等方面行业专家在内的海上应急专家库。

  二、存在的问题

  (一)通航条件亟需优化。一是水域通航密集,安全风险较高。2020年9月,北岸徐闻南山港正式投入使用,往返两港的客滚船和粤海铁轮渡与东西航向的货船、渔船等船舶通航交织更为密集,船舶交通安全风险大幅增加。目前海口新海港港口泊位、航道、待泊锚地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特别是在台风天气等特殊情况下,船只长时间停在外围,埋下重大安全隐患。二是琼州海峡中水道航道局部水域存在逐年回淤的现象,最浅处水深仅为-14.6米(相当于5万吨级以上集装箱船舶满载无法全天候正常通行),难以适应船舶大型化的发展需求,制约我省港航业发展,急需开展浅点疏浚工作。

  (二)应急救援能力薄弱。一是应急救助力量不足。随着海峡港口布局进一步调整,琼州海峡船舶交通流量逐渐增大,现有应急救助力量不足的问题逐渐呈现。大型专业搜救力量略显薄弱,琼州海峡仅有一艘南海救助局的大型专业救助船长期驻守,与客滚船大型化和琼州海峡船舶通航密度增大趋势不相适应,琼州海峡北岸无专业救助力量部署。二是大规模人员转移能力欠缺。目前,琼州海峡客滚运输船舶单航次最大载运旅客量已达1398人,一旦出现海上突发事件后果难以想象,而目前辖区内与之相匹配的应急能力还远达不到需求,特别是大规模人员转移问题突出。虽然在多次演练中,组织过大规模人员转移科目演练,但依然缺乏进一步的研究以及高效的转移工作和方法,难以满足客滚船较大规模旅客快速转移的需求。三是船舶海上消防救援能力不足。琼州海峡目前没有专业的海上消防救援力量,船舶一旦发生火灾仅能通过救助船和大型拖轮的消防水炮进行外围灭火,无法满足海上较大火灾事故的救助需求。四是辖区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不足。目前南岸仅建有一座500吨级的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海上油污应急设备库的管理实行建设与维护分开管理模式,油污应急操作队伍的培训、演练等费用无经费保障,海上溢油应急队伍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三)气象灾害预判能力薄弱,预报预警难度较大。琼州海峡属于低纬季风海洋性气候,台风、暴雨、海雾、强对流、海上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频发重发,雾和大风将直接导致海峡停航,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但其监测站点稀少,缺乏前期研究,对海峡灾害性天气形成机理认识不足,预报预警难度大。

  三、意见建议

  (一)加快对公共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建议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等部委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战略要求和满足琼州海峡联通各地的运输需求,统筹琼粤两省港口、航道和集疏运系统的规划建设,在用海、用地以及岸线资源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促进琼州海峡海上运输大通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尽快完成新海港待泊锚地及进出港双向通航航道建设,提升新海港使用效率;加快推进琼州海峡中水道浅点疏浚工程,提升船舶航行安全保障。

  (二)调整海洋功能区划。未来伴随海南自由贸易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琼州海峡船舶艘次将大幅增长,琼州海峡现有待泊水域和航道能力将难以满足通航需求。建议自然资源部等相关部委对琼州海峡海洋功能区划进行调整,扩大港口航运区,为船舶待泊水域及通航航道建设创造积极条件,缓解琼州海峡船舶通航能力紧张问题。

  (三)提升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海事保障能力。建议交通运输部统筹海峡两岸海事港航资源,推动尽快完成琼州海峡船舶交通流研究,支持沿海航路规划和建设。推进琼州海峡船舶定线制调整,推动琼州海峡两岸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继续推进南海航海保障e航海工程在琼州海峡的应用,构建两岸统一、高效、智能化的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系统。

  (四)加强海峡两岸气象保障能力建设。建议中国气象局统筹协调琼州海峡两岸气象保障能力建设,建立包含卫星反演海雾的海峡国家级气象监测基地,依托码头、船舶、海上平台等,建设针对海雾、大风、雷电等的监测站,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综合立体的海峡气象灾害监测网。研发包含海雾、海上大风(平均风和阵风)、强对流等的灾害性智能预报预警业务平台,提升近海港口、航运服务能力。成立国家级琼州海峡海雾等气象灾害科研创新团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以提高预报精准度和预警时效。

  (五)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建议由交通运输部牵头,广东、海南两省参与,调动各方资源,针对琼州海峡两岸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加大投入,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反应体系。

  一是统筹协调海事、救助、打捞等单位,加大投入,在琼州海峡建设统一的应急处置平台和救助基地,筹建海上消防救援队伍及消防船等消防设备,支持船舶防台锚地建设,全力打造安全、高效的海上通道。

  二是加强海上救助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加强琼州海峡相关救助基地、船舶规划方案论证,推动完善琼州海峡应急救助力量配布方案,优化两岸专业救助力量部署,推进海峡北岸徐闻救助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适应琼州海峡北岸应急救助需要的大功率浅吃水救助船舶。

  三是建立两岸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加强两岸应急领域合作交流,推动应急资源共享,定期联合演练。构建突发事件联动处置、共享、共建两岸气象设施设备和专家队伍,建立琼州海峡区域综合气象信息服务机制,为琼州海峡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撑。

  四是强化海上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结合港口发展特点,将海上搜救、消防、溢油等应急力量和公务力量泊位规划建设纳入港口总体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加强海上应急物资储备管理。

  五是加强海上消防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海上专业消防船艇建设,加强海上专业救助力量和消防救援力量的交流合作,建立海上消防救援专业队伍。

  六是加强大规模人员转移研究。船舶大规模人员转移是世界性难题,建议开展专题研究,针对琼州海峡客滚船制定转移方案,研究推进适合大规模人员转移的船舶以及船上设施设备建设等。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地址: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人大办公楼

琼公网安备 46000002000006号 琼ICP备05002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