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特色?
“语言平实,没有任意拔高;内容务实,没有好高骛远;举措扎实,没有空喊口号。”1月13日上午,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在海口开幕。翻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们明显感受到这份“热气腾腾”报告的鲜明特色。
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报告客观总结了2022年和过去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了今年的重点任务以及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既体现省委、省政府工作理念的一贯性,也在具体内容上增加了新举措新部署,有利于全省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鼓舞信心,朝着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目标努力前行。
一份通俗易懂、体现民生民情的报告
“今年的报告,多了许多浅显易懂的新词、‘金句’。”通读报告,不少代表、委员们都有着这样的体会。
起草组成员、省政府研究室综合调研处处长黄先锋介绍,为了让广大群众读得轻松、看得明白,报告在文字表述上,力争表达严谨、准确,同时注重从提升群众获得感角度,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体现民生民情。
“持续深化消费助农长效机制,加快农村电商平台建设,让更多土特产成为‘网红’”“支持五指山毛纳村、海口施茶村、三亚博后村、万宁福塘村、保亭什进村等‘五朵金花’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实施营商环境重要量化指标赶超国内一流计划,开展‘领跑行动’‘赛马打擂’,常态化‘病例问诊’”……许多代表委员在阅读报告时,发现类似这样接地气的比喻频现纸端,给人一种满满的新意。
“PM2.5浓度降至12微克/立方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环岛旅游公路为红树林让路、高速公路建设服从生态、水库树木防淹乔迁‘新居’、雨林深处海南长臂猿喜添‘新丁’、近岸白化珊瑚重现斑斓、西部荒漠绿进沙退生机盎然,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在琼州大地展现。”报告还将一些抽象的事物具象化,让人民群众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份统揽全局、突出重点的报告
“报告内容通过量化、项目化的方式呈现,干货满满、务实可行。”这是许多代表委员对报告内容的共同印象。
黄先锋表示,今年的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2022年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这一部分简要概括2022年7个方面的工作亮点,并从5个方面总结了过去5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指出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报告第二部分是今后5年工作总体考虑,该部分从9个方面明晰了未来的工作思路。第三部分是2023年工作安排,列出了9个方面37项具体任务,体现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
“既统揽全局又突出重点,是此次报告的一大鲜明特色。”黄先锋介绍,考虑到政府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起草组侧重写政府的重要谋划、重要举措、重大改革,不写常规性工作及单个部门和市县的事情,不搞面面俱到,力求在有限篇幅中传递更多重要信息。
我们知道,今后五年横跨全岛封关运作前后,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关键期,也是海南高质量发展窗口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对此,报告提出为未来发展设定目标定位,诸如“全国前列”“一流”“标杆”等,成了报告中的高频词汇。
这些高频词汇给人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传递了政策加力、工作加劲、发展加速的强烈信号。
美好蓝图如何实现,关键靠抓落实。细细通读报告,一个个高定位目标的背后,都能找到明确的实施路径,避免了空喊口号、浮于形式。
“完善招商考核办法,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坚持质量取胜,突出精准性,用好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科技招商、主题招商、市场招商‘六条路径’”……在如何拼抢招商引资方面,报告给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答案。
一份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报告
这份全文透露着“实”与“新”等特点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如何完成的?记者了解到,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是在认真汲取各方面的指导和支持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完善修改完成,起草组先后进行了多次调研并开展了多轮征求意见和修改。
黄先锋介绍,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早在去年9月底就已启动。在初步成稿后,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特别是安排了两轮较大范围的征求意见。一次是去年12月上旬书面征求省政府领导,以及省直各部门、各市县政府等方面意见,共发放报告征求意见稿112份。另一次是去年12月底,省长和各位副省长共组织召开11场座谈会。
“这两轮征求到意见建议582条,报告增写、改写407处,覆盖意见530多条。”黄先锋说。
今年1月7日,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讨论修改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稿;1月9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对报告的送审稿进行讨论;1月10日省政府召开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送审稿)》,决定提交省两会审议和民主协商。同时,起草组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统计局对报告中的数据、项目、事项进行核对。经过不懈努力,这份凝聚着全省上下各部门心血、反映海南各界人民呼声的报告,最终在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呈现在大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