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天涯海角

述 职 报 告

作者 :编辑 :来源 :未知发布时间 :1995年06月20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我向省人大常委会做述职报告。请审议。

    我于1991年8月调农业厅任党组书记、厅长,1993年3月政府换届时,继续任命我提任农业厅厅长。农业厅是省政府主管全省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对海南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负有重要责任。概括地说,其职责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权限,运用政策,宏观指导,采用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科学管理,推动全省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搞好农业厅机构改革,转变职能,加强法制化建设,廉洁高效,为全省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服务。因此,农业厅机关建设和全省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成败得失是考核本届农业厅领导班子和我个人工作绩效的主要内容。

    任职以来工作的问题

    ――在海南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方面。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的支持、监督、指导下,全省上下团结奋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得到发挥,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从1991年以来,全省农业总产值分别在增长11.4%、14.8%、11.3%、12.4%,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1年的790元增加到1994年的1274元年均增加161元。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向农村二、三产业转移,社会劳动者在第一产业中的就业人数占三次产业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从1990年的70.21%下降到1994年的58%,这几衡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无论与同期全国相比还是与海南从建省前夕到1990年的发展速度相比,都是异乎寻常的。农村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显示了海南热带农业的优势和潜力,奠定了农业在海南经济特区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使全社会进一步认清了加快发展热带农业的可能性和重要性。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极大地丰富了我省城乡市场的农产品供给,为抑制通货膨胀,改善经济环境做出了贡献,为实现海南经济特区的腾飞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我省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迈出了崭新的步伐。

    (一)实行口粮自给战略、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热带资源优势,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早、人早我好”的方针,大规模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基本形成了热带大农业的产业格局。粮食生产主要在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改良品种、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上下功夫。近几年来,大力推广海南1号和2号,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一直稳定在840万亩左右,但总产量从1990年的33亿斤增加到1994年41亿斤,1995年上半年粮食生产与去年同期相比预计可增长3%。与此同时,通过改革扩大瓜菜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做到瓜菜与粮食不争地,使反季节瓜菜从东南部的三亚、乐东等市县向北部市县、从沿海市县向中部山区的保亭、琼中等少数民族市县发展,全省的蔬菜种植面积从1990年的85.55万亩增加到1994年的139.7万亩,总产量从59.18万吨增加到110.07万吨;瓜类种植面积从1990年的23.32万亩增加到1994年的27.47万亩,总产量从21.02万吨增加到28.74万吨。1994年,全省瓜菜创造的农业产值约20亿元,占全省种植业产值(不含热作)的40%以上。热带水果由1990年的55.05万亩增加到1994年的97.63万亩,增长77.3%,总产量从1990年的15.28万吨增加到1994年28.21万吨,增长84.6%;其中芒果从1990年的7.86万亩,增加到1994年的28.01万亩(挂果8万亩),产量从0.32万吨增加到1.47万吨;香蕉从1990年的11.67万亩增加到1994年的26.09万亩,产量由5.22万吨增加到15.63万吨;荔枝、龙眼也得到一定的发展。热带作物从1990年的662.30万亩增加到1994年748.80万亩,特别是近年世界市场上橡胶、胡椒、咖啡等价格上扬,给我省热带作物生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海洋和淡水方面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水产品总产量从1990年的16.75万吨增加到1994年的38.74万吨,增长131%,渔业在农业总产会晤中的比重从1990年的10.72%提高到1994年的16.8%。畜牧业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趋势,全省肉类总产量从1990年的15万吨增加到1994年的28万吨,为缓解市场供求矛盾,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科技进步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的更新换代,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改善了农业经济质量,丰富了农业经济内涵,拓宽了农业产业领域,成为加快建设开放型的热带现代化农业的根本动力。近几年,加大了科技兴农的力度,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发展农业,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和热带花卉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筹建蔬菜研究所,加快反季节瓜菜品种改良步伐。委托热作两院、省农科院等对热带水果、水稻、玉米等品种改良进行的系统研究取得丰硕。利用广播、录相等手段对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培养了农民学科技的观念。实用科技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例如,从1991年以来,全省粮食、蔬菜、水果、热作、畜牧、水产、农机等推广各种实用技术共100多项。特别是1994年狠抓了杂交稻制种,实现了从过去从外省调进种子到去年向外省调出种子100多万斤的突破,今年可向外省提供杂交稻种子1000万斤以上。从国外引进了116个瓜菜水果品种进行适应性研究,有的已经大面积推广,大大提高了单产,改良了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一批热带水果、反季节瓜菜等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示范基地,珍稀名贵品种的人工繁育和养殖基地等,正在把农民引上科学致富的阳光大道。

    (三)大胆改革农村生产经营关系,支持各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发展,农业生产经营向区域化、基地化、产业化方向迈进。全省各市县都根据本地实际,发展有特色的农业经济带,创办了各种有一定规模的基地,仅反季节瓜菜,全省就有乐罗、崖城、昌洒等20多个乡镇分别建立了万亩以上的基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以现代化农业庄园等为主要特征的生产经营模式正在兴起,以海口罗牛山农工贸股份有限公司、椰风饮料厂等为代表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将主导海南农业发展的方向。公司+农民、干部+公司+农民、科研单位+农民等农村股份合作制方兴未艾。农村专业房迅猛发展,全省仅畜牧专业户就有1.5万户,农机专业户1.7万户,还有许多由专业户组成的专业村。

   (四)随着生产的发展,加工运销日益受到重视,海南的农产品市场向国内外不断拓展,省、市(县)、乡(镇)三级市场信息网络体系正在形成,农村社会分工加深,市场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大量农民从单纯的生产中分离出来,从事农产品运销、加工,促进了千军万马搞运销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使非农产业迅速增长,带动农村劳动力每年以4%左右的速度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琼海市长坡镇、三亚市崖城镇、澄迈县白莲镇等都形成了拥有100多辆大卡车的农民运销队伍,还成立了各种服务公司。据对冬季瓜菜运销情况的调查,全省形成了崖城、乐罗、永发等一批有一家规模的瓜菜集散地,建立了大量的冬季瓜菜收购网点。特别是三亚、乐东、万宁、陵水、澄迈等市县在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冬季瓜菜经销点。总之,岛内市场与大陆及港澳市场之间形成了以两个委托代理为主的五种对接合作方式,使我省80%以上的反季瓜菜运销大陆、港澳市场。

   (五)市场经济改革和热带农业资源优势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条件下,热带农业综合开发成为国内外投资者角逐海南的热点之一,我们反复强调抓住机遇,扩大宣传,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组织专人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建立项目库,组织参加各种招商活动。当前的形势是比较好的,全省农业投入中,外引内联资金已超过国家投入。投资项目从单纯的从事农业生产农向农业向旅游业结合、农业与房地产结合、农业基地与农产品加工、市场建设结合等综合型开发为主转移,科技含量高、农业附加值高。据统计,从1988年到1994年底,外商投资农业企业436家,合同项目总投资34213万美元,合同资金额27341万美元。

    (六)各级农业部门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在宏观指导、流通疏导、科技先导、示范引导上下功夫,立法先行、依法治农,使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向法制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1990年以来,经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农业法规有《海南省天然橡胶保护条例》、《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等5件。此外,省政府还颁布了农业规章11个。去年共组织农口各部门编制了39项农业法规规章上报,已有26项被列入《海南省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体系》框架。同时按照省政府要求对省统一列出的农业方面的7个地方法规规章进行清理,使我省农业地方法规更具有可操作性。狠抓已有法规的宣传落实和监督检查,配合省人大、政协,对农业两法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渔政、种子、农民负担、兽医、检疫等行业也多形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有力地维护了农业发展秩序,保护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省监察厅组成联合检查组检查农民负担监督工作。各市县也普遍开展了农业执法检查。特别是建立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规范了“两费”、“两工”管理,去年和全省90%以上的农户发放了农民负担“登记证”,全省额定提取“两费”总量为9685.99万元,平均每个农民负担22.5元仅占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依法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

    围绕海南农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工作重点、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工作方法方面,强调从主要依靠计划和行政手段转变到主要按照经济规律,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综合管理农业。在工作手段方面,逐步配备了先进的微机、传真机等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工作重点方面,从以抓生产为主转变为既抓生产又抓加工运销;从工作作风方面,强调用政策、钻业务、办试点、重信息、搞调研。在机构编制很紧的情况下,成立信息法规处,创办了《海南农业经济信息》等刊物,组织编写了《农民致富100例》,积极为基层提供信息服务、典型示范。仅去年以来,就与省政协进行了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情况调查。针对交通规费改革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农用燃油问题的调查。此外,还开展了农村“两费”、“两工”管理,集体工地管理以及冬季瓜菜生产运销形势、良种良苗基地建设以畜牧生产专业户情况等20多项专题调查。每项调查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并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书面调查报告,从事实出发,提出了很多政策性建议,引起省领导的重视,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一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在农业厅机关建设方面。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断改善办公条件和干部职工的生活质量,使80%的职工住了了新房,充分调动了农业厅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管理经济能力。加快厅机关的结构改革步伐,稳步推进公务员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进团结,共同为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服务。坚持抓好厅党组和机关的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宏观决策水平。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坚持开发党组民主生活会,认真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及时提出改进措施。自觉接受省人大、政协的监督,配备专人负责承办省人大、省政协提案。1993年以来,农业厅共承办省人大代表建议案、省政协委员会提案38件,做到件件有着落。十分重视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1993年以来,共处理群众来信来访126件,其中我和其他几位副厅长亲自阅处的有60多件,为减轻农民负提、加廉政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做了积极贡献。总之,农业厅机关建设为海南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今后工作设想

 

    经过几年的努力,海南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实施发展以热带高效农业、海洋资源加工业、旅游业等为基础的外向型经济的战略,以增加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加工运销为中心组织生产,向发展开放型的热带现代化大农业阔步前进。以现代科学技术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科学来管理农业,创造一个高新、优质、高效的热带农业生产体系和一个合理利用资源,又保护环境的有较高转化北的热带农业生态系统,形成体制开放、市场开放、城乡开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为此,要努力实现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一是要重点发展热带作物、热带水果、反季节瓜菜、水产业和畜牧业,形成有海南特色的外向型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反季节瓜菜的发展,要实现从扩大种植面积向重点改良品种品质的转变;水产业要实现从近海捕捞向深海捕捞、从捕捞向捕捞养殖加工并举的转变;畜牧业要向节粮型转变,实现农牧结合;要发展高品位的富有精神享受的产业群,大力推动农业经济结构的换代升级。二是要有超越自我、面向国内、走向世界的气魄,建设对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南繁育种基地、反季节瓜菜基地、天然橡胶基地、热带水果基地、海水养殖基地,把我省农村经济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提高到新的水平。三是要彻底破除自给自足、市场分割的生产流通体系,建设省、市(县)、乡(镇)三位一体的新体系。大力开拓岛内、国内、世界三个市场,以市场开放促生产的开发。四是大力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破除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开放。五是建立农科工贸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六是着重经济制度创新,建立以各种形式的联合体(公司+农户)、专业户(庄园主)、农场主等为主体的新型生产经营关系,形成对外合作与交流、多渠道投入的开放体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开创海南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地址: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人大办公楼

技术支持:13387486404 (工作日8:00-12:00 14:30-17:30)

琼ICP备14001308号 邮编:570203

琼公网安备 460000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