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几点建议
作者 : 编辑 : 来源 :海南人大常委会 发布时间 :2013年02月05日
代表姓名:徐琼芳等15名代表
代表团:澄迈
标题: 关于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几点建议
内容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教和家风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近年来,家长教育孩子观念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分数,轻 能力 。 据有关调查表明,家长们普遍倾向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导致家长认为孩子应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大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目标是“将来上大学,找到好工作”,而忽视对孩子探索问题独立能力的培养。这种“分数至上”的主导思想,必然对少年儿童造成巨大的学习压力。
二、重竞争,轻合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家庭并不重视培养孩子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生活的能力,而普遍认为“竞争能力比合作能力更重要”。
由于存在以上家教观念误区,在家教方式上也出现了四种不正当的方式。
一是保姆式。 由于独生子女的家庭较多,多数家长把自己的孩子视为掌上明珠,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小心翼翼地服侍,给孩子太多的“关怀”,对孩子的错误、缺点百般迁就、忍让,孩子成为家庭中的小太阳。致使孩子养成懒惰、自私、任性、骄横等一些不良性格特点,使孩子缺乏吃苦精神、奋斗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是注入式。 由于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才少方,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向孩子头脑灌注知识和思想,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善于发展孩子的特长,强迫孩子学音乐、学舞蹈、学画画等,致使孩子处在对立和逆反心理的状态中。这势必影响儿童的个性的健康发展。
三是高压式。 一些父母信奉棍棒出孝子,并错误地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因此,三句话不和,便连打带骂拳脚交加,使儿童逐渐形成胆怯或蛮横、不诚实等性格特点。
四是放弃式。 部分家长因忙于工作或做生意,对孩子从小不管不顾,除了提供物质生活所需外,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基本上不闻不问。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由于缺乏父爱母爱,缺乏和父母之间的思想交流,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特点。
针对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作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 努力 :
第一,理清思路,找准定位。 把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儿童教育工作的重点,把促进家庭道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心,进一步明确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家长,特别是母亲;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提高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主要领域是面向家庭、面向社区。
第二,广泛宣传,营造扭转。 运用各种有效形式和活动载体,广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使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走进千家万户,使广大家长充分掌握正确的科学育儿知识。
第三,整合资源,各方参与。 加强资源整合,教育部门组织在牵头家庭教育的同时,要求学校配合有关部门参与社会教育,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推动形成党政领导、学校协调、社会参与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化工作格局。
第四,开展活动,更新观念。 以实施“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为载体,抓好“小公民道德建设”基地,开展各类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儿童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一渠道,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子女思想道德教育,支持子女参与道德实践活动。同时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与子女互学、互动,在共同参与中获得提高。
我们相信,抓好家庭教育工作,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使广大家长走出“只养不教”、“重智轻德”、“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家教误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亲子观、育人观,将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